近年來,隨著環境治理市場逐步開放,政策體系相繼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成型,越來越多的央企跨界節能環保產業。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央企進入環保產業,“大企業的‘磁力’將加速行業秩序的重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的《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計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元的環保企業。
近年來,隨著環境治理市場逐步開放,政策體系相繼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成型,越來越多的央企跨界節能環保產業,憑借自身強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資本在環保產業市場占有重要一席,有效提升了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手中資源是“秘籍”
節能環保產業之所以被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的重視與投入密不可分。與民營企業相比,央企有著許多天然優勢。
央企自身需要節能環保,這就衍生出企業內部的節能環保企業,并逐步走向市場。以國電集團為例,火力發電企業本身就需要脫硫脫硝業務,再加上中國電力能源難以擺脫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現實需要,企業逐步從自身環保項目上延伸出來,涉足更多企業的節能減排項目。
與此同時,央企自身的客戶資源也成為其布局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利器。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葛洲壩集團為例,該公司通過原有水利項目中積累的水處理客戶做文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技術探索的經驗,迅速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
高能環境修復公司總經理魏麗表示,央企在已有客戶資源、人才儲備、投融資等方面的優勢,是民營企業無法比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央企與民營、中小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拓展市場。”魏麗解釋稱,“這源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央企和國企跨界進入節能環保行業中,像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企業,他們多年從事的是供給導向的產業,但是節能環保行業是需求導向的市場,央企和國企在節能環保行業中,往往受到以往‘思維定式’的影響,這就給某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帶來市場機遇。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更有針對性,服務意識也更強,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執行效率更高。”當然,這些都是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特有的優勢,但這些企業也缺乏國有企業的優勢,因此,從項目落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合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央企跨界節能環保產業的主旋律。
抱團合作前景廣闊
魏麗認為,近年來很多企業“走出去”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收購海外企業,獲得其技術和項目實施經驗。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一點上央企同民企具有一定的競爭態勢。首先,國外節能環保市場接近飽和,很多公司愿意出售自己的技術或者公司。因此,中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的成本并不算高。再有,海外的技術拿過來,通常水土不服,需要結合本國特點進行產品改良和技術創新。
“收購、并購需要雄厚的資本,這是央企的優勢。因此,這些央企愿意通過更多的并購,來實現自身的技術進步,從而在創新力方面與民企產生了一定差距。”業內人士指出,不可否認,民企較之央企更具靈活性,因此二者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前景將不可小覷。
如今環保產業已經迎來整合、并購的時代,從公司規模來看,“目前,全國有5.3萬多家環保公司,數量確實很多,但是大多數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央企進入環保產業,“大企業的‘磁力’將加速行業秩序的重構,這對環保產業而言是利好。”
有評論指出,央企跨界并積極并購民營、中小企業,就是看中了未來環保市場中像循環經濟、海綿城市、環境修復等旺盛的市場需求。
面對央企并購大潮,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瀚藍環境副總裁雷鳴認為,對于有限的市場體量而言,節能環保的精細化服務將成為未來更高的要求,有些央企并不滿足這樣的需求,甚至是為了扭虧為盈才跨界節能環保領域。
“聯合體”加速項目中標
今年,中央財政引導設立的1800億元國家級PPP引導基金,在環保產業引起廣泛關注。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趙笠鈞認為,環境管理制度改革催生的環境服務業,與各地各級政府的市政規劃密切相關,央企資源的優勢更為明顯。
舉例來講,以葛洲壩與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污染治理為例,按照第三方治理模式,前者將在5年內投資500億元。中國電建牽頭,并與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了深圳市茅洲河(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標金額為123億元左右。有評論認為,與央企組成“聯合體”,可以在競標、工程建設、項目運營中尋求更大機會。之所這樣,是因為央企抗風險能力更被招標方看重。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則認為,未來將央企的品牌與技術優勢和民企的活力相結合,在產業內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可以有效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節能環保領域未來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業模式。
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中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之一。8月12日工信部《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到2020年再退出一批產能,國家將研究制定“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有望帶動更多央企涉足節能環保等其他戰略新興產業。